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14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债务履行的期限一般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并且在借贷合同中明确载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的规定,借款合同采用书面形式,除非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
借款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诉讼时效为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若逾期未还,则请求人民法院保护的权利将丧失。
对于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若债务人在约定期限届满后未履行债务,但出具没有还款日期的欠款条的情况下,应认定诉讼时效中断。从收到欠款条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诉讼时效,即为三年。
对于不定期还款的民间借贷,即没有写明还款日期的情况,不受诉讼时效规定的限制。然而,该借贷关系受最长20年保护期的限制。
对于不定期的民间借贷,若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并由借款人提供证据证明其已明确表示不予还款,则从借款人明确表示拒绝还款之日起适用三年的诉讼时效期间。
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的民间借贷,若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或者借款人在催款通知单上签章,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