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鉴定不服如何处理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1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医疗活动时,如果医护人员没有认真履行自己责任的,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的发生,发生医疗事故往往要进行鉴定的,那么医疗事故鉴定不服怎样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鉴定异议的处理方式
依法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对医疗事故鉴定结果不满意时,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这一规定明确了当事人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便对医疗事故鉴定结果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
医学会组织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情况,应当将其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双方当事人如需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并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可以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进行鉴定。
再次鉴定申请的时限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满意时,可以在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的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这一规定确保了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行使自己的权利,并对首次鉴定结论进行重新审查和评估。
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
受害人的举证责任
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自己受损害事实和接受过医疗事实的举证责任。受损害事实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以及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
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医疗机构是指经过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技术人员或医院。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医疗机构应当承担以下举证责任:1. 证明病员的损害结果与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2. 证明医疗机构不存在医疗过错。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处理医疗事故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这一原则确保了医疗事故的处理过程具有合理性和公正性,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