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2-08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以下情形不适用刑事和解:
当事人不同意和解即表示不愿意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来获得被害人的谅解。
涉及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形。
除了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外,其他类型的犯罪案件也不适用刑事和解。
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和解时,应当依法及时办理受理、立案手续,并及时、客观、全面地收集和固定相关证据,查明案件事实,明确因果关系和法律责任。在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时,不得以刑事和解为由降低取证要求或简单处理。公安机关要严格遵守法定办案期限,不得以刑事和解为由拖延办案。
公安机关在查明案件基本事实后,应当及时告知双方当事人可以进行刑事和解的权利。除交通肇事案件外,还应当告知被害人诉讼权利以及相应的程序性法律后果。告知的情况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
如果当事人和解不成功或明确表示不需要刑事和解,公安机关应当立即进入移送起诉程序。如果双方当事人在此期间提出和解申请且案件未移送起诉,应当允许,但限制为一次。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应当形成《和解协议书》,并在达成协议后三日内,且侦查期限届满十日前,提交公安机关。
公安机关应根据本规定要求对刑事和解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进行审查。审查情况应当制作笔录,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确认。经审查认定和解成功的,对符合撤案条件的,可依法作出撤案处理,并报同级检察机关备案。对其他案件,公安机关应在全案侦查终结后制作《起诉意见书》,其中应载明此案已和解,可建议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
检察机关受理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刑事和解成功的案件后,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但必须经检察委员会讨论后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