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款打错对方拒不归还构成什么犯罪
点击数:43 更新时间:2023-11-10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意外发生,很多时候因为个人工作上的失误导致犯罪发生,比如打错款对方拒不归还,这是属于违法的,那么打款打错对方拒不归还构成什么犯罪?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打款打错对方拒不归还的犯罪构成要件及法律规定
一、非法得利构成要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九十二条规定,如果在打款过程中发生找错账户的情况,对方拒不归还的行为将构成非法得利。根据该条规定,如果该行为构成犯罪,可以依据侵占罪起诉对方。
二、侵占罪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将被处以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将被处以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同样地,如果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也将受到相应的处罚。
三、不当得利构成要件
不当得利构成要件包括:一方获得利益、他方利益受损、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有因果关系。其中,一方获得利益是指因产生一定的法律事实结果,使得当事人的财产增加或利益上的积累。一方获得利益可以是利益的积极增加或利益的消极增加。他方利益受损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导致财产总额减少。如果仅有一方获得利益而未造成他人损失,则不构成不当得利。一方获得利益与他方利益受损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即受损失是由获得利益的人造成的后果。受损失人的损失范围不必与受益人的受益范围相同,但它影响义务人返还义务的范围,形式不必相同。
最新资讯:《民法典》的生效
根据最新消息,中国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该法典的规定,如果得利人不知道且不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或者取得的利益已经不存在,那么得利人将不承担返还该利益的义务。同时,如果得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取得的利益没有法律根据,受损失的人可以要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并依法赔偿损失。这一规定为处理不当得利的情况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