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1-17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非法经营罪是指违反国家规定,从事以下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这类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将会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规定,非法经营行为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
2. 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3. 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
4. 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在认定非法经营罪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刑事违法性与行政违法性的一致性:非法经营者必然违反有关的工商法规,只有存在行政违法性,才能构成刑事违法性。在我国目前行政经济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对于某些行为,应根据国家政策的精神进行审慎处理,避免轻易将其视为犯罪行为。
2. 主观故意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出于故意进行非法经营行为。对于因不知其为非法而从事非法经营的情况,不认定构成非法经营罪,而只会给予行政处罚。
3. 情节严重性的判断:情节严重性是构成非法经营罪的要求。判断情节是否严重,应考虑非法经营额和所得额,并结合行为人是否实施了非法经营行为,是否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或引起其他严重后果,以及是否经过行政处罚后不悔改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