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预防、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法律有何规定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02-02
眼下全国人民都在经历的这次疫情,让人们愈发关注蝙蝠等野生动物对于人类人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危害。我们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谁能保护人类不受野生动物的侵扰,甚至危害呢?下面就让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解答有关疑惑,希望能对您了解有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危害的法律规定
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禁止出售、购买、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这一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
地方政府的责任
根据法律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建立监测系统、制定预防措施、加强补偿机制等。
补偿措施
如果野生动物造成了人员伤亡、农作物或其他财产损失,当地人民政府有责任给予补偿。具体的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此外,地方政府还可以推动保险机构开展野生动物致害赔偿保险业务。为了实施这些预防和补偿措施,中央财政会按照国家规定提供相应的经费补助。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检测方法
监测和预测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和兽医主管部门有责任对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进行监测。他们需要组织开展预测、预报等工作,并制定野生动物疫情应急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备案。
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兽医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有关的动物传染病的防治管理工作。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预防和控制动物传染病的传播,保障公共卫生安全。通过以上的法律规定,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预防和控制野生动物危害的体系。这些规定不仅能够保障人畜安全和农业、林业生产,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传播,维护公共卫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