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软件上散播他人隐私如何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侵权责任 > 一般侵权 > 人身权侵权法律知识

社交软件上散播他人隐私如何处理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5-31

 
178246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隐私是个人不愿向社会公开的内容,对于他人的隐私,我们应当尊重。那么,社交软件上散播他人隐私如何处理?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社交软件上散播他人隐私的法律处理

一、依法惩处散播他人隐私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以下行为之一,可被处以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者,可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1. 写恐吓信或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
  2. 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3.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治安管理处罚;
  4.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
  5.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其他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信息;
  6.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的规定,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

二、不属于侵害公民名誉权行为的情形

在审判实践中,有些行为虽然会对公民的名誉产生影响,但根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不被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1. 正当的评论
  2. 为了社会公共利益,对可以受到公众评价的事情进行正当的评论,涉及对特定人言行的批评不构成名誉侵权。这是基于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正当评论是被允许的,可以涉及对特定人言行的批评或评论。例如,舆论工具对违法犯罪及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对著作、创作、演讲和表演进行评价,选民对被选举人发表意见,公众对领导的评价,公民检举、控告他人的违法乱纪行为等。然而,这种评论必须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发表的意见,其正确性不应作为认定侵权的依据。即使某人的评论对他人有所贬抑且不完全正确,也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但如果行为人出于报复或不可告人的目的,借机对他人进行恶意中伤和诽谤,则属于不当评论,是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违法行为。

  3. 法定范围内的职务行为
  4. 国家机关或其工作人员在法定范围内的行为,即使影响到特定人的名誉,也不构成名誉侵权。这种情况还包括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属工作人员的法定职务行为。进行这种职务行为是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是合法的。然而,这种职务行为必须限于法律规定的范围,并且必须是善意的。具体来说,行为的主体必须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性质必须是法律规定或许可的职务行为,行为的目的必须是善意的。只有符合这几个条件,才能被认定为法定范围内的职务行为。如果行为超出法定范围,影响特定人的名誉或在职权范围内恶意中伤、诽谤他人,则构成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例如,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的发言中,如果涉及贬低特定人评价的,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的行为。但是,如果其发言的某些内容属于恶意中伤、诽谤他人,或者把会内涉及贬低特定人名誉的言论向会外散布,或者在会议之外发表贬低他人名誉的言论,则应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5. 特定利害关系人之间的行为
  6. 在社会群体中,有些民事主体之间,如合伙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特殊的利益关系,法律不禁止他们基于这种特殊关系相互传述或评价他人。即使传述或评价对他人有所贬抑或传述的内容足以损害他人的名誉,也不应认定为侵害名誉权。例如,合伙成员之间可以说明与其进行民事活动的对方当事人的财产及信用状况,夫妻之间的谈话,父母向子女传述关于子女恋人的传言等。这种传述必须限于利害关系人之间进行,不能扩大。否则,造成对他人名誉的损害,则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7. 受害人事先同意的行为
  8.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公民有权处理自己的民事权利。因此,如果受害人事先同意公开其隐私,导致名誉受损,受害人无权请求名誉权的保护。然而,受害人的同意必须是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能是受胁迫或欺诈的结果。这种同意必须是明示的,而不能是默示的。此外,行为人的行为不得超出对方事先同意的范围。否则,行为就具有违法性,造成名誉损害的,构成名誉侵权。

相关标签: 不要钱的黄色软件
延伸阅读
  1. 合同范本
  2. 委托合同
  3. 软件侵权怎样的界定标准
  4. 歌曲版权能否实现继承
  5. 新三板准入条件

一般侵权热门知识

  1. 我国偷拍行为侵犯的权利
  2. 出售个人信息刑事案件的法律规定
  3. 名誉侵权的法律后果
  4. 网上泄漏他人隐私的法律责任
  5. 手机号是否构成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
  6. 微信上被骗了钱怎么办?还可以追回吗?
  7. 根据规定干洗店把衣服洗坏了怎么赔偿
一般侵权知识导航

侵权纠纷解决方案

  1. 职务侵权纠纷
  2. 因建筑物倒塌而发生的侵权纠纷如何救济
  3.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致人损害如何维权
  4. 义务帮工人在帮工过程中遭受损害如何维权
  5. 网站等网络服务提供者收到律师函该如何应对
  6.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承担连带责任的情形
  7. 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处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