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需要有监护人吗
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3-11-26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赡养老年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而老年人年纪越来越大时,可能会出现比较多的疾病,造成老年人不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那么老人要不要有监护人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老人的监护问题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如果老年人没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他们需要有监护人来进行监护。老年人在拥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时可以指定监护人,如果没有指定,配偶或子女将担任监护人的角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与近亲属或其他与其关系密切、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个人或组织协商确定自己的监护人。当老年人丧失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时,监护人将依法承担监护责任。如果老年人在失去或部分失去民事行为能力之前没有事先确定监护人,那么将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来确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的指定
当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中关于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以及其他与被监护人关系密切的亲属、朋友或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的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是按照法定监护人的资格来确定的。如果前一顺序中具备监护资格的人没有监护能力或对被监护人明显不利,那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被监护人有利的原则,从后一顺序具备监护资格的人中进行选择。如果被监护人有识别能力,应根据情况征求被监护人的意见。监护人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同一顺序中的多个人。如果被指定的人对指定结果不满意并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根据上述规定,作出维持或撤销指定监护人的判决。如果判决是撤销原指定的监护人,可以同时进行另行指定监护人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