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22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抚养费并非仅在离婚后才需要支付。父母有责任抚养子女,如果经查实一方未履行抚养子女责任,在未离婚的情况下,另一方有权追讨抚养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当父母未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或无法独立生活的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
当子女未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权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
此外,法律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伤害婴儿的行为。
对于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对于遗弃家庭成员,受害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法律作出支付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判决。
基于身份关系的债权请求权主要指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以及因亲属关系侵害而产生的请求权,这些请求权是基于身份权所附带的具有财产利益内容的债权请求权。对于这类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应以其是否涉及公序良俗为准。一般来说,请求支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权利虽然涉及财产内容,但由于关系到人们的生存,如果义务人不支付上述费用将导致权利人生活无法保障,影响公序良俗。因此,这类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以保障基本人权,即生存权。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导致其权利减损的制度。
根据《民法总则》第188条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3年,除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外。该条文规定诉讼时效的客体是民事权利。然而,并非所有民事权利都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只有一些纯粹要求金钱支付的请求权,如请求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返还借款等纯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该条文将作为诉讼时效客体的民事权利限定在纯债权请求权范围内。
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权是基于当事人特殊身份的,享有这些请求权的身份可能存在一定期限,因此这些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并非永久的,而必须以特殊身份的存续为前提。例如,在赡养法律关系存在期间,被赡养人享有请求支付赡养费的权利,但一旦被赡养人去世,该请求权主体不存在,请求权也不存在。在抚养关系案件中,只有在抚养法律关系存续期间,请求支付抚养费的权利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然而,一旦抚养法律关系终止,请求支付抚养费的权利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例如,如果被抚养人仍处于被抚养期间,即使抚养费拖欠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期间,法律仍应保护被抚养人请求支付抚养费的权利。但是,如果被抚养人已不具备被抚养条件,如已年满十八周岁再要求支付十八岁以前的抚养费,则应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该诉讼时效期间从被抚养人不再具备被抚养条件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