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3-12-18
根据《商业特许经营管理条例》第三条的规定,商业特许经营是指拥有注册商标、企业标志、专利、专有技术等经营资源的企业(特许人),以合同形式将其经营资源许可其他经营者(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的经营模式下开展经营,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用的经营活动。
根据第二十条的规定,特许人应当依照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的规定,建立并实行完备的信息披露制度。此外,除企业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作为特许人从事特许经营活动。
根据特许权的形式、授权内容与方式以及总部战略控制手段的不同,商业特许经营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生产特许是指被特许人投资建厂或通过OEM的方式,使用特许人的商标或标志、专利、技术、设计和生产标准来加工或制造取得特许权的产品,然后通过经销商或零售商出售,被特许人不与最终用户(消费者)直接交易。典型的案例包括可乐的灌装厂和奥运会标志产品的生产。
产品-商标特许是指被特许人使用特许人的商标和零售方法来批发和零售特许人的产品。作为被特许人,其仍保持其原有企业的商号,单一地或在销售其他商品的同时销售特许人生产并取得商标所有权的产品。
经营模式特许是指被特许人有权使用特许人的商标、商号、企业标志以及广告宣传,完全按照特许人设计的单店经营模式来经营。被特许人在公众中完全以特许人企业的形象出现,特许人对被特许人的内部运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实行统一管理,具有很强的控制。
根据2004年3月出台的《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是指政府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选择市政公用事业投资者或者经营者,明确其在一定期限和范围内经营某项市政公用事业产品或者提供某项服务的制度。由于这种特许经营是政府授权的特许经营,可称之为行政特许经营。
市政公用行业实行特许经营的范围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公共交通等直接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和涉及有限公共资源配置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