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0-18
随着城镇居民财产增加和投资理财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高速增长的特点。2005年以来,各级政府积极推动政策,鼓励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这促进了城镇居民的利息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其他投资收入以及出租房屋收入的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到520元,比2005年增长169.7%,年均增长22.0%。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也在加快增长,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02元,比2005年增加114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8.0%,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高3.5个百分点。
尽管收入快速增长,收入渠道逐渐多元化,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在“十一五”时期,作为城镇居民收入主体的工资性收入比重逐年下降,由2005年的68.9%下降到2010年的65.2%,下降了3.7个百分点。而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有所上升,2010年经营净收入占总收入的8.1%,财产性收入占2.5%,分别比2005年上升了2.1和0.8个百分点。
数据显示,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在四大收入中的比重仍然是最低的。总体来看,财产性收入对城镇居民收入的贡献相对较小,不仅低于经营净收入的贡献,更远低于转移性收入和工薪收入的贡献。
以美国为例,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约为40%。超过90%的公民拥有股票、基金等有价证券。相比之下,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不到3%。在我国当前投资渠道不畅的情况下,股票投资已成为人们保值增值的主要方式,而股市的涨跌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
综上所述,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但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仍然偏低。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的财产性收入比重较低。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