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2-02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股权转让失败后再次转让的时间没有具体规定。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股权可以随时再次转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以相互转让全部或部分股权。
当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非股东的人时,应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股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股东并征求他们的同意。如果其他股东在接到通知后三十天内未作出答复,将视为同意转让。如果半数以上的股东不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转让的股权;如果不购买,则视为同意转让。
经过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相同条件下,其他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如果有两个以上的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他们应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如果协商不成,将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如果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有其他规定,则按照章程的规定执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根据第七十一条和第七十二条转让股权后,公司应注销原股东的出资证明书,向新股东签发新的出资证明书,并相应修改公司章程和股东名册中有关股东及其出资额的记录。公司章程的这一修改不需要再由股东会表决。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及最高院司法解释的规定,合同纠纷应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应由被告住所地的人民法院管辖。同时,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有权在书面合同中协议约定管辖法院,即合同的双方可以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的人民法院作为管辖法院,但不能违反民诉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在股权转让协议纠纷中,如果双方当事人对管辖法院有约定且该约定有效,则应按照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应适用法律规定,即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对于被告住所地,一般不会有歧义。而对于股权转让的合同履行地,应为股权转让的目标公司的公司注册地。因为公司股权转让纠纷的特殊性在于,转让行为需要向公司注册地的登记机关办理相应手续才能完成(如果是外资企业,在工商变更之前还需要商务主管部门的批复,否则股权转让合同不生效)。因此,以公司注册地作为此类案件的管辖地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