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之间如何制约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权利法律知识

股东之间如何制约

点击数:53 更新时间:2023-11-19

 
159952
公司内部存在着大大小小的股东,如果股东之间不能形成良好的制约机制,对公司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怎样通过股权的分配和股东的权利着手来平衡股东的权力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股东之间的制约机制

1. 合理分配股权结构

股权在董事会中代表着股东的地位和作用。在合伙创业中,股权占比较大的股东通常拥有更多的影响力。然而,在股权分配时,需要遵循三个原则。

首先,要确保公平性,可以根据合伙人投入的资金或对企业的贡献程度来分配股权,以保证持股比例与价值成正比。

其次,要确保效率,即在完成股权分配后,要确保公司的正常运作。

第三,要确保控制力,即确保创业者对公司运营决策的掌控程度,通过控制股权比例来防止公司陷入僵局。

为了维护公平原则,合伙公司可能会采取平分股权的方式,即50%比50%的状态。然而,对于团队,特别是创业团队来说,拥有一个掌握绝对话语权的精神领导者至关重要。如果平分股权,当公司面临重大决策时,一方的反对就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2. 赋予小股东话语权

小股东缺乏话语权,无法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这是股东被“绑架”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合伙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重视小股东的权益,不应因个人股权占比大而试图垄断和打压小股东。

面对重大决策事项,应赋予小股东表达意见和想法的权利。如果双方意见不合,应以和为贵,通过不断沟通和协商,选择适合的方案,以避免引发双方矛盾。

股东的权利

1. 表决权

每一股份持有者享有一票表决权。股东大会作出的决议必须经过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过半数通过。

2. 收取利润权

公司在弥补亏损和提取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后所余利润,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3. 知情权

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并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质询。

4. 优先认股权

根据《公司法》第十七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非股东转让股权时,应以书面或其他可确认收悉的合理方式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如果超过半数的股东不同意转让,不同意的股东不购买转让股权,则人民法院应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其他股东主张转让股东应以书面或其他可确认收悉的合理方式通知其同等条件的转让股权,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延伸阅读
  1. 公司分立股东变动的法律程序
  2. 董事会和股东会各自行使的职权是哪些
  3. 中外合资企业股权如何转让?
  4. 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的内部转让有哪些程序
  5. 哪些是股份有限公司解散的法定原因

股东热门知识

  1.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规定及存在的问题
  2. 以协商方式解决股东权益纠纷
  3.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4. 股东出资不到位一般要承担哪些责任
  5. 公司股东出资比例纠纷范文
  6. 股东诉讼和股东代表诉讼的区别
  7. 股东代表诉讼权的含义是什么,法律上如何认定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互联网股东合同协议范本
  2. 对外担保—股东会决议范本
  3.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决议范本
  4. 公司董事会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