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3-12-19
缔约过失责任作为一种新的民事责任制度,备受世界各国的重视。然而,对于缔约过失责任是否应成为独立的债的发生根据,学界和实务界存在较大争议。目前,请求权基础的种类包括不当得利、无因管理、侵权行为和违约等,鲜有学者主张将缔约过失归入其中某一种,主要是因为缔约过失与上述几种请求权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异。
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缔约过失责任可以归入侵权责任。他们认为,缔约过失与侵权行为都以损害赔偿为内容,以过错为构成要件,都违反法定义务,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将缔约过失责任纳入侵权责任体系,不仅有助于实践操作,而且有理论上的依据,有利于建立和谐统一的责任制度。
然而,本文认为缔约过失责任不应纳入侵权责任体系。首先,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在性质上和发生领域上存在较大差异。侵权行为所违反的是一般注意义务,而缔约过失所违反的是先合同义务。其次,二者的归责原则和责任形式也有很大不同。缔约过失责任的归责原则仅适用过错责任原则,而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较多,除了过错责任原则外,还有公平原则、无过错原则等。因此,缔约过失责任应成为一类独立的民事责任。
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法理基础,学者们有不同的认识。主要有法律规定说、法律行为说、侵权行为说和诚信原则违反说等观点。
在本文看来,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缔约过失责任的法理基础。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缔约过程中诚实守信,遵守承诺。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的行为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一般道德。缔约过失责任之所以被追究,法律之所以对缔约双方课以先合同义务,其内在目的是为了平衡缔约双方的利益。先合同义务包括对他方事务要像对己方事务一样尽必要的注意义务,以及在缔约过程中恪守诺言和诚实不欺的义务。这些义务不仅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还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因此,本文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法理基础,调整着缔约双方的行为,使其遵守诚实信用和公共秩序,维护合同关系的稳定和公平。
综上所述,缔约过失责任应成为独立的民事责任,其法理基础是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缔约过失责任与侵权责任有着明显的差异,应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债的发生根据。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构成缔约过失责任的重要原则,规范着缔约双方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