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存的条件有哪些
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0-30
我们都知道,在不动产交付的场合,如果允许债务人抛弃占有而免除债务,这必然会使不动产处于无人看管、利用的状态。甚至被他人非法侵占,这对债权人明显不公平,也与设立提存制度的宗旨相悖那么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和各位朋友一起来了解了解关于提存的条件有哪些。。
提存的法律条件和标的物
提存的法定原则
提存是为了解决债务人因债务履行受阻而处于不利状态所采取的方法。根据各国法律的规定,提存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提存条件一:债务人履行债务受阻
根据《合同法》第101条的规定,债务人可以进行提存的情况包括:(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债务人已提出的履行;(2)债权人下落不明,无法联系到债权人或其代理人或财产管理人;(3)债权人死亡或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继承人或监护人;(4)其他法律规定的情形,如债权人未通知债务人债权人分立、合并或变更住所,导致履行债务困难等。
提存条件二:提存的标的物符合要求
提存的标的物必须是债务人根据合同约定应当给付的物,并且适合进行提存。这个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存涉及到提存机关保管和返还物品,因此只能以物体为限,债务人的行为、不行为或单纯的劳务不能作为提存的标的物。其次,提存作为债务消除的一种代替安排,应当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适当的提存。提存的标的物应与合同约定一致,如果交付的物品与合同内容不符,则不能起到清偿的效力。再次,提存的物品必须适合进行保管。一般情况下,法律对提存的物品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是一些不适宜保管的物品不能进行提存,例如容积过大的物品、易燃易爆的危险品、易碎物品、易变质的物品以及低价值但需要高额保管费用的物品等。对于这些物品,可以允许债务人申请法院进行拍卖,并将拍卖所得的价款进行提存。
关于不动产的提存问题
对于不动产是否适用提存,我国《合同法》没有明确规定。有些学者认为,提存的标的物应限于动产,不动产不适宜进行提存。然而,我持不同意见。首先,如果允许债务人抛弃占有而免除债务,将使不动产处于无人看管和利用的状态,甚至可能被他人非法侵占,这对债权人是不公平的,也违背了设立提存制度的宗旨。其次,不动产在性质上并不不适宜进行提存,只是提存的程序相对复杂、费用相对较高,但与不动产本身的价值相比,这些问题微不足道。因此,不动产应当允许进行提存,提存机关可以进行实地验收并指定不动产看管人,这在操作上是完全可行的。这样的处理既减轻了债务人的负担,也保护了债权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