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1-09
1. 债务人履行债务后,让与担保人有权重新获得担保物的所有权。如果担保物是由第三人提供的,则担保物的权利应返还给第三人。
2. 让与担保人可以继续占有和使用担保财产。
1. 根据让与担保合同的约定,让与担保人有义务先行移转担保物的所有权。
2. 如果债务履行期届满债务人未履行债务,让与担保人应将担保物交由让与担保权人支配和处理,包括转移占有、拍卖或变卖。
让与担保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为担保债务人的债务,将一定担保物的权利先行移转给担保权人。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担保权人可直接以该担保物的价值受偿。如果债务人按时清偿债务,则该担保物的权利应返还给债务人或第三人。
1. 让与担保权与事先存在的主债权相关。
2. 让与担保权通过先行移转担保物的权利实现担保债权的目的。
3. 让与担保权的担保物不一定要移转占有,也可以成立。
4. 让与担保权的客体主要限于动产。
5. 让与担保权是一种约定担保权,必须经过当事人的合意方可成立。
1. 明确诉讼请求
如果当事人要求继续履行买卖合同,法院应明确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按照民间借贷法律关系审理。如果当事人仍要求继续履行买卖合同,法院应裁定驳回起诉。
因此,如果能够确定涉案双方签订买卖合同的真实意图是为民间借贷行为提供担保而非转移标的物所有权,则在确定诉讼请求时应以民间借贷法律关系提起诉讼请求,而不是要求继续履行买卖合同。
2. 出借人负有清算义务
由于我国法律禁止流质契约的效力,即使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确认了买卖合同让与担保的效力,但担保权人,即此类案件的出借人不能凭借买卖合同取得标的物的所有权,而是需要履行相应的清算义务。出借人需要将买卖合同的标的物变现,并用价款清偿债权,如有剩余,则需要归还借款人;如有差额,则由借款人补足。
3. 出借人并不自动享有优先受偿权
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的理解,借款人和出借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仍属于债权法律关系。出借人并未因买卖合同而取得标的物的物权。特别是当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是不动产时,在双方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情况下,让与担保行为不能产生排他性的法律效力。出借人可以就标的物的拍卖款项受偿,但在该标的物上存在其他排他性权利时,出借人不享有优先受偿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