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6-09
担保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证债务清偿和债权实现。保证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两种形式。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而连带责任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担保法》第19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应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在连带责任保证下,债务人未能在债务履行期满后履行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保证人代为清偿债务。然而,《担保法》第26条规定,债权人有权在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负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若超过该保证期限,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则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保证的期限应在保证合同中约定。若未约定保证期限,则根据以下规定处理:
超过约定的和上述1、2种规定的期限的,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免除。
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方式一般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若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根据长期的司法实践,推定保证人承担一般保证责任。例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七条规定:“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人承担何种保证责任,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当被保证人不履行合同时,债权人应当首先请求被保证人清偿债务,强制执行被保证人的财产仍不足以清偿其债务的,由保证人承担赔偿责任。”这一规定属于一般保证责任。一些国家法律规定,连带责任保证适用于连带债务,例如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连带责任的成立要件可以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的约定。而《担保法》第19条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这一规定是推定连带责任保证的。这样的法律规定实际上增加了保证人的保证责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