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0
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客体是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且该债权必须为“到期债权”。代位权的客体是指代位权行使的对象。
在我国《合同法》出台之前,我国的民事立法尚未规定代位权制度。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债务纠纷不断增加,债务案件的执行难度也日益加大。许多债务人为了逃避债务,会隐匿资产、故意不主张债权甚至放弃债权,导致判决难以执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积极保护。
为了解决三角债、执行难以及债务人逃废债务等严重问题,我国立法者基于传统的代位权理论,确立了新的代位权制度。与传统理论和外国立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新制度中代位权的客体不同,即代位权的对象不同。
根据《合同法》第七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但该债权必须是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债权”,且必须为“到期债权”。换句话说,债权人只能代位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的到期债权,不能代位行使债务人自身专属的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