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关联是什么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19
债权是一种财产权利,债权由债权人拥有,可以要求债务履行债务实现债权,而担保是实现债权的重要手段,债权可以分为主债权和担保债权等,那么主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关联是什么?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主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关联及其法律要求
一、主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关联
在存在担保债权的债权中,主债权和担保债权是相互关联的。担保债权作为主债权的从债,其有效实现受到主债权的影响。主债权的消灭会导致担保债权同时消灭;主债权得到完全清偿后,担保债权也会消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 保证人与债权人应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 保证人与债权人可以就单个主合同分别订立保证合同,也可以协议在最高债权额限度内就一定期间连续发生的借款合同或商品交易合同订立一个保证合同;- 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如果保证合同另有约定,按照约定执行。如果当事人对保证担保的范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保证人应对全部债务承担责任。
二、主债权转让的条件
(一) 主债权转让必须在保证期间内发生:保证期间是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限。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在保证期间内,如果主债权人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保证期间届满后,主债权人将其债权转让给第三人,保证人与之无关。(二) 主债权转让必须依法或依约作出:1. 必须存在合法有效的主债权,这是主债权转让的基本前提;2. 主债权必须具备可转让性,不得转让的债权包括基于特定身份的债权或基于原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特殊信任关系的债权;3. 主债权人与第三人达成书面协议,转让债权;4. 主债权的转让不得违反主合同或保证合同的约定。(三) 主债权人应将债权转让通知主债务人:通常情况下,债权转让无需债务人同意,但主债权人应将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并且债权转让不得增加债务人的负担。债权转让自债务人收到通知之时起对债务人产生法律效力。债权转让只有对债务人产生法律效力后,才能影响保证人的责任承担。通常,主债权人只需通知主债务人即可认为债权转让对保证人生效,但如果保函中约定主债权人必须通知保证人,则应按照约定执行。否则,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三、债权中的保证
保证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约定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承担责任的行为。保证担保的范围一般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保证担保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两种。在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担保人按照连带保证承担责任。两种保证的区别主要在于何时向担保人主张权利。在民间借贷中,一般设立连带保证,只要担保人具备履行债务的能力,债权人基本上能实现债权。在民间借贷中,常见的与担保相关的错误是混淆保证人和中间人的概念。实际上,这两者有本质区别。保证人将来对债务的履行要承担法律责任,而中间人只是起介绍、见证的作用,将来对债务的履行不承担责任。如果在借款合同中错误使用了这两个名称,将会产生两个截然相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