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11-06
在单位公款私存过程中,需要将单位行为与个人行为酌情分开处理。对于单位行为,无论是公款账内私存还是账外私存,只是存放形式上的差别,与单位法定账户上的资金并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单位还是个人涉嫌犯罪,如贪污、挪用、私分等,都可以直接按照所涉嫌罪名进行处理。
然而,如果属于个人行为,情况就不同。如果行为人是为了资金安全、临时周转或者出于错误认识等原因而进行行为,并且其主观上没有非法获取公款使用权的目的,客观上也没有妨碍单位对公款的使用,那么这种行为就不构成挪用公款罪。
至于为帮助他人完成揽储任务而进行的公款私存行为,虽然违反了财经纪律,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纪、党纪处分,但由于公款并没有被他人使用或挪用,因此不应以犯罪论处。如果行为人从中获取财物,并符合受贿罪构成条件,那么就应该以受贿罪进行处罚。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48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根据《人民币单位存款管理办法》(银发[1997]485号)第八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根据国务院《储蓄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个人名义将公款转为储蓄存款。公款私存的法律解释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公款以个人名义转为储蓄存款的行为。
根据《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对于将单位的资金以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的行为,应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和《公司法》第二百一十一条也作了类似规定。
根据2005年2月1日起施行的《财政违法行为处分条例》,对于公款私存的行为,采取双罚制,即同时对单位和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根据第十七条的规定,单位和个人违反财务管理的规定,私存私放财政资金或者其他公款的,应该责令改正,调整有关会计账目,追回私存私放的资金,并且没收违法所得。对单位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共产党员,还应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党纪处分。该条例对于公款私存行为规定了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