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诉讼案由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程序法律知识

医疗纠纷诉讼案由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9-30

 
135411
医疗纠纷诉讼案由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一、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属于合同纠纷的范畴,主要涉及违约责任。该纠纷不包括精神损害问题。违约责任是一种赔偿损失的责任。患方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双方存在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并提供医疗机构违约的事实证据以及由于违约给患方造成损失的证据。实践中,这种纠纷包括医学美容、接骨治疗、单科治疗和医药费拖欠等。例如,在一个接骨治疗案件中,患者要求医院治疗由于摔伤造成的胳膊肘脱位。医院在接骨治疗后,患者的父亲要求提前出院,但医院要求定期复查。后来,患者的父母宣称治愈了,但不久后又脱位,声称医院未能治愈。由于医院没有保留当时出院后复查时拍摄的影像资料,无法证明已经治愈并出院。因此,医院败诉。这个案例说明在医疗服务合同纠纷中,医院有义务保留完成医疗服务合同内容的完整资料,否则将承担不应有的责任。

二、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根据新的案由规定,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分为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和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在起诉时,人民法院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对患者的诉求进行评判。如果构成医疗事故,法院会依照相关法规进行评判;如果不构成医疗事故,法院会依照《民法通则》、《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的意见》以及精神损害的相关法规进行评判。

在实践中,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损害赔偿主要包括以下情况:

  1. 诉前已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但鉴定分析指出医方存在某种过错、不足或缺陷;
  2. 诉前已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鉴定结论为不构成医疗事故,且未指出医方存在诊疗护理过错、不足或缺陷;
  3. 诉前已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根据《条例》的规定认为不构成医疗事故;
  4. 诉前未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但存在明显损害结果,难以对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作出准确判断。

医疗事故鉴定的时效

一般情况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时效为一年。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如果患者死亡,鉴定申请应在死亡后一年内提出。如果损害结果在多年后发现,自发现后起算一年,但超过20年的法院将不予保护,鉴定也没有实质意义。

进行尸检时的申请期限为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谁应当是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人?

根据相关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此,在医疗侵权纠纷案件中,患者应首先就医疗关系和医疗损害结果举证,如果患者无法证明医疗关系或医疗损害结果的存在,法院应依法驳回起诉。医疗机构如果认为自己的医疗行为与受害人的损害事实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或自己没有过错,应该举证证明自己的主张,推翻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否则,因果关系推定或过错推定成立。

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5条第2款的规定,对需要鉴定的事项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提出鉴定申请或者不预交鉴定费用或者拒不提供相关材料,致使对案件争议的事实无法通过鉴定结论予以认定的,应当对该事实承担举证不能的法律后果。因此,医疗机构应提供证据,即使无法提供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应根据案件事实的需要提出申请,如不提出,则等于未提出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后果。患者对此无举证责任,也无需提出申请。

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的类型及后果承担

  1. 医疗机构擅自篡改病历,导致无法鉴定的情况;
  2. 医疗机构不能提供医疗事故鉴定的相关材料;
  3. 医疗机构遗失患者的影片资料;
  4. 患者家属擅自将死者移动,导致丧失鉴定时机。

如果上述情况无法进行医疗事故鉴定,但能证明医疗机构存在过错的,可进行司法鉴定。如果能查出医疗机构过错程度,由医疗机构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如果不能证明医疗机构过错程度,由医院(前三种情况)或患方(最后一种情况)承担败诉的不利后果。

医疗事故发生后证据封存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48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7日。尸检应当经死者近亲属同意并签字。尸检应当由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承担尸检任务的机构和病理解剖专业技术人员有进行尸检的义务。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可以请法医病理学人员参加尸检,也可以委派代表观察尸检过程。拒绝或者拖延尸检,超过规定时间,影响对死因判定的,由拒绝或者拖延的一方承担责任。

个体诊所看病应注意的问题

  1. 确认个体诊所是否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并了解其诊疗科目;
  2. 可以要求个体诊所书写病历并开具医疗费发票;
  3. 避免在个体诊所进行手术、分娩和人工流产等不适合的诊疗活动。

在我国,医师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后,必须获得执业证书才能执业。医师在获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必须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和保健活动。因此,只要违反上述规定,即属非法行医。

延伸阅读
  1.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一年还是三年
  2. 合作医疗纠纷怎么处理
  3. 医疗纠纷怎么调解
  4. 医疗纠纷超过一年有效吗
  5. 医疗纠纷调解的注意事项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申请书
  2.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
  3. 定点医疗机构申请书撰写要求
  4. 医疗事故鉴定的原则
  5. 医疗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6. 医疗纠纷多久能处理清楚记录
  7. 美容纠纷是医疗纠纷吗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