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证据的规则是怎样的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2-15
现代民法的精神与医疗举证责任分配规则
现代民法的精神认为,医疗举证责任分配规则符合现代民法的精神。除了常见的医院有更多举证能力、医院掌握证据等理由外,还有一个医学上的充分理由,即证据医学原理。医疗行为具有双重性,既可以治病,也可以造成伤害。因此,医疗机构在执行医疗行为时,必须达到专业要求的注意程度。判断医疗行为是否达到注意程度的标准,要求医疗机构能够证明所实施的医疗行为是必要的、合理的、安全的。
医疗机构的职责
医疗机构履行职责的过程,就是收集资料、作出正确判断和采取合理措施的过程。如果资料收集不准确、不全面,医疗行为可能会出现错误,给患者带来危害。因此,要求医疗机构对自己的医疗行为及安全性后果进行举证,完全符合自然公正的要求。
患方提起医疗侵权之诉的注意事项
在新规则的背景下,患方提起医疗侵权之诉应该审慎考虑以下几点:
- 在起诉之前,最好分析一下医疗机构掌握了哪些证据。
- 患方需要举证损害结果,可以通过比较医疗行为实施前后的健康或身体状况来证明。必要时,可以申请损害后果的专门鉴定,如伤残等级鉴定或劳动能力鉴定。对于死亡病例,如对死因有不理解的,特别是死因不明的,应该及时申请尸解进行病理检查。
- 虽然新规则不要求患方就被告过错医疗行为及因果关系问题举证,但如果患方能够举证证明被诉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且与损害后果存在相当程度的因果关系,则患方的胜诉机会将明显增大。因此,患方在就医过程中,应注意保存能够获取的就医资料。
- 寻找一名敬业的律师代理,能够分析和运用医疗文件及文献资料。
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与预防措施
医疗机构的举证责任
为了预防和及时妥善处理医疗侵权纠纷,医疗机构必须承担举证责任,并采取以下措施:
- 重视收集能够证明医疗行为必要性、合理性和安全性的资料。提高医护人员收集资料的能力,掌握收集资料的技巧。资料的收集途径包括病人和与病人关系密切者、病历及各种检查报告、其他医务人员和文献资料。
- 对本院实施的各种诊疗护理方法和措施进行清理审查,重点审查侵袭性较大的措施,并重新认证并收集有关这些方法和措施的安全性资料。对于侵袭性较大的措施,或目前暂无新法替代的措施,必须如实向患者说明该医疗行为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履行相关手续。
- 实验性诊疗护理措施必须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并获得患者同意后方可实施。
- 采购药品、器械和用品时,必须索取并保存有关产品说明、质量证明、产品标准规范和安全性资料,方便举证。
- 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必须及时安排专门人员保存所有证据材料,包括病历、实物等。
- 对于死因不明或死因有争议的患者,医院必须依法定程序报告,并申请尸体解剖进行病理检查。如果死者家属不同意尸解,医疗机构必须告知后果并由死者亲属签字确认。
- 医护人员应勤谨、敬业、好学,扎实基本功是预防医疗过错侵权的关键措施。特别是在面对危重病人的紧急医疗时,基本功的扎实性更加重要。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医疗机构能够应对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的新规则,确保医疗行为的合法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