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纠纷认定的详细内容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9-02
药剂科医疗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药房调剂事故
根据调剂室工作制度的规定,药房调剂事故主要发生在药品的调配过程中。以下是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原因:
- 未经审查的处方:在收方后,应对处方内容、病员信息、药品名称、剂量、剂型、服用方法、禁忌等进行审查,只有审查无误后才能进行调配。
- 不合规定的配方:在配方过程中,应遵守处方制度的规定。如果遇到药品用量不当或禁忌处方等错误,应与医生联系进行更正后再行调配。
- 不遵守操作规程:在配方过程中,应遵守调配讲述常规和药剂科所规定的操作规程,称量准确,不得估计取药,禁止用手直接接触药物。
- 未使用符合药用规格的原料及辅料:在配方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药用规格的原料及辅料。如果遇到发生变质或标签模糊的药品,需进行鉴定后方可调配。
- 未标明特殊煎法的中药方剂:对于需要特殊煎法的中药方剂,必须在配方中明确注明。对于需要临时工炮炙的中药材,应按照医疗要求进行加工。
- 配发错误的药品:在发药时应仔细核对药品,确保配发无误。对于液体方剂,应注明是否需要摇匀。
- 未向病员详细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在发药时,应向病员耐心说明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避免给病员增加不必要的顾虑。
- 未及时配发急诊处方:急诊处方必须随到随配,确保及时抢救。
- 未细心核对储药瓶补充药品:在调剂室内补充药品时,必须细心核对,确保药品储存正确。
- 未及时清洁用具:用具使用后应立即洗刷干净,放回原处。
二、药品制剂事故
根据制剂室工作制度的规定,药品制剂事故主要发生在药品的制备过程中。以下是易导致医疗事故的原因:
- 未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在制备注射剂等制剂时,未遵守无菌操作制度,导致药品污染,使用后造成不良后果。
- 未遵循制剂配方复核规定:在制剂过程中,未经复核制度及操作规程核对无误时进行操作,导致制剂质量不合格。
- 制剂管理制度不健全:未遵守毒、限剧药管理制度及国家有关管理麻醉药品的规定,将药品混放,保管不严,造成误投原料、错配处方,贴错标签,异药混装。
- 质量检查不严格:药品投入临床之前,未经质量检定或不按规定程序制剂,导致药物质量失控,给患者使用后造成不良后果。
药剂科医疗事故的认定标准
根据医疗事故的严重程度,药剂科医疗事故可分为四级:
- 一级医疗事故:因发错药、拒发急救急需药物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
- 二级医疗事故:因不遵守操作规程、贴错标签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
- 三级医疗事故:因制剂质量问题、药品污染等原因,造成严重后果。
- 四级医疗事故:因技术水平所限或缺乏基本知识,在药品制剂、调配和发放过程中失误,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
为了避免药剂科医疗事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调剂室和制剂室的工作制度,确保操作规程的执行。
- 加强药品质量管理,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核对。
- 加强药剂师和药剂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 建立健全药品管理制度,确保药品的储存、配发和使用符合规定。
-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合作,及时了解制剂使用情况,观察效果,总结经验。
- 建立健全药剂科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评审。
总之,药剂科医疗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操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等原因造成的。通过加强工作制度的执行、加强质量管理和提高人员素质,可以有效预防药剂科医疗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