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5-09
医务人员应转变“医者至上”的服务观念,将患者视为完整的社会人,并采用过硬的技术来减轻患者身体的病痛。此外,医务人员还应以真诚的服务减缓患者沮丧无助的心理,并用尊重的态度让患者感觉与医务人员处于同等地位。同时,通过人性化的关心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医务人员应始终强调“我的治疗需要您的配合”,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站在同一战线上共同应对问题。这一点在糖尿病患者及尿毒症患者身上体现得尤为深刻。
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渗透,使患方转变观念。医院是实施有偿医疗行为的机构,而非福利院。医疗技术的提高需要新技术的开展和新设备的使用,然而这些势必会增加患者的日均费用或总费用。医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学科,医务人员的知识更新以及患者个体差异使得即使是专家也不能保证能医好所有病人的疾病。因此,医务人员应让患者理解他们所实施的行为完全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病痛。
医患沟通是医患之间构筑的一座双向交流的桥梁。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医患之间心理距离近,感情融洽,医患关系就好。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尽管医疗机构在服务上有些缺陷,患方也能在友好的情感中予以谅解。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处理医患关系的关键环节。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之一。医务人员在履行某些治疗行为前,应先与患者进行交谈,包括病情、治疗的依据、治疗的原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等,以告知患者。这样做可以让患者根据自己的选择是否进行治疗和检查,从而获得患者的主动配合,真正做到尊重患者,让患者充分享受就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医疗技术是产生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医务人员首先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以便为患者提供疾病的控制好转和相应的健康指导。这是取得患者信任的第一要素。无论是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务人员都应该掌握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诊断和治疗等各方面的知识,并与患者多进行交流,告知有关疾病的治疗、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即使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医务人员也应积极请教上级医师、查阅相关资料甚至医学网站,尽力为患者提供较高的技术服务。
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其中最充分体现的是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他们应以换位思考,顾及患者的需要,例如尽量减少病痛、缩短治疗时间以及达到最好的疗效。医生的治疗不仅仅是医治的结果,还包括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章办事,规范操作,对患者一视同仁。他们应灵活运用语言、行为和心理技巧进行沟通交流,与患方成为朋友。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认真细致、严谨周密、实事求是,坚决杜绝一切由于缺乏责任感而造成的拖延、差错和事故,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尊重。
重视医院的基础服务建设,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医院是病人接受治疗的场所,在这期间,医院就是他们暂时生活的居住地。舒适的环境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医患关系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此外,医院开展“微笑服务”,提高全院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这也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这种服务能够弥补医院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让病人感觉医护人员就像是他们身边的亲人,努力为自己的健康所奔波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