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3-26
1、医疗损害是指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作为主体,侵害了患者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医疗损害赔偿是指在医务人员从事医疗行为过程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对患者造成生命和健康损害时,产生的赔偿债权债务关系。
(一)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相关证据,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确定医疗费用的赔偿金额。
(二)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赔偿金额。
(三)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当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确定赔偿金额。
(四)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期限和护理人数确定赔偿金额。
(五)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六)营养费:根据受害人伤残情况参照医疗机构的意见确定赔偿金额。
(七)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赔偿金额。
(八)被扶养人生活费: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和当地消费支出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九)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其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赔偿金额。
(十)住宿费: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住宿补助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十一)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计算赔偿金额。
(十二)精神损害抚慰金:根据侵权行为所导致的精神痛苦程度、过错责任、侵权情节以及双方经济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赔偿年限根据患者死亡或残疾情况确定。
2014年9月18日,高先生的妻子刘女士到郑州市某医院待产。第二日在生产过程中胎儿胎心出现异常,医生未告知家属也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而是继续让刘女士顺产,结果孩子出生1小时后死亡。
法院经审理认为,刘女士到郑州市某医院生产,婴儿出生后出现窒息,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司法鉴定,医院给予阴道试产符合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但刘女士临产后,医生在胎心出现异常及发生减速后,未尽到高度注意义务,治疗处置措施欠规范,存在过错。并且婴儿出生后,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处置欠规范且抢救记录欠规范,存在过错。另外医院对于病情变化、医疗风险等情况告知欠规范,存在过错。医院在病历书写方面欠规范,属医疗过错。综上,司法鉴定机构建议医院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法院结合具体案情,参考鉴定意见,认定被告郑州市某医院在本案中承担70%的赔偿责任,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各项损失及费用42万元。
医疗过错属于过错的一种,对过错的判断有旧过失理论和新过失理论。旧过失理论将过失与故意并论,认为过失与故意同属应加责罚的行为人的主观恶意。新过失理论认为过失不仅指心理状态,还应就行为的客观状态加以审认。对于医疗过错的认定,应根据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综合考虑医方是否尽到客观上的注意义务,并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结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