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责任及法律法规汇总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责任 >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责任及法律法规汇总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3-11-11

 
134353
医疗事故相对来说比较难以处理,会使医患关系有些紧张。医疗事故鉴定必须确定是否为医疗事故目前需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才能认定,鉴定等级有十级。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疗事故责任及法律法规汇总

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认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卫生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的规定,对于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进行判定。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专家鉴定组应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的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1) 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2) 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3) 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4) 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医疗事故鉴定书中的“主要责任”、“次要责任”或“轻微责任”是对事故原因的认定,其本质意义是“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医疗行政部门在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行政处分时,需要以原因力作为主要依据,因此才有了这样的表述。需要注意的是,医学会的鉴定结论并非具体的行政行为,因此不能提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其结论只具备专家证言的性质,在人民法院中仅起到证据的作用,没有绝对的约束力。如果当事人对鉴定结论中的责任认定存在争议,如果合议庭认为有必要,可以将责任程度问题(即原因力分析)单独提交给人民法院的法医室或委托有关专家进行认定。

相关法律法规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医疗事故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确保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条的规定,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医疗事故分为四级:

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

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

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

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

具体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的赔偿计算

到目前为止,立法中尚未明确针对不同责任程度的具体数字比例来计算赔偿金额。在司法实践中,通常借鉴法医学中的“损伤参与度”分级标准来确定过错方责任程度。我国大多数学者认可的“损伤参与度”分级标准如下:

第一等级:死亡、后遗障碍完全由损伤所致,损伤参与度100%。

第二等级:死亡、后遗障碍由损伤和既往疾病共同所致,但损伤是主要因素,损伤参与度为75%。

第三等级:死亡、后遗障碍是损伤和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作用程度相同,损伤参与度50%。

第四等级:死亡、后遗障碍是损伤和疾病共同所致的结果,但疾病是主要因素,损伤参与度25%。

第五等级:死亡、后遗障碍完全由疾病导致的结果,损伤作用可以排除,损伤参与度0%。

举个例子,如果甲医生存在明显的医疗过失行为,并对患者的人身造成了损害。经过技术鉴定,确认该医疗行为属于医疗事故,医院负主要责任。在确定赔偿金额时,可以参照第二等级损伤参与度比例的75%来计算最终赔偿金额。

责任事故的失职行为

下列失职行为造成的事故为责任事故:

(一) 对急、危、重病员,片面强调制度、手续而拒收病人,或不负责任地转院、转科,或不采取应当采取的急救措施,以致延误抢救时机。

(二) 诊治工作中,知道或应当知道病情疑难而不请示或不执行上级医师指导,擅自处理;上级医师接到下级医师报告后,不及时认真处理。

(三) 手术治疗中,开错部位,摘错器官,遗留器械、纱布等异物在病员体内,或不按操作规程而错伤重要器官。

(四) 护理工作中,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不按规定交接班、不遵医嘱、护理不当,或其他违反制度、操作规程的行为。

(五) 助产中,违反接产原则和操作规程的行为。

(六) 用药过程中,违反药物禁忌或药物过敏试验等使用规定的行为。

(七) 在医疗工作中,不掌握医疗原则,滥用毒、麻、剧药品,开错或用错药的行为。

(八) 生物制品的接种途径、剂量、部位错误或操作中消毒不严的行为。

(九) 药剂工作中,配错处方、发错药、写错用法、贴错标签或制剂含量错误,以及其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十) 检验、放射、病理等其他非临床部门,漏报、错报检查结果,验错血型、发错血、拍错片等行为。

(十一) 麻醉中选错麻醉方式、部位,用错麻醉药或用麻醉药过量,以及不认真观察病员用药后的病情变化,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十二) 医院领导、行政、后勤及其他有关人员,在抢救病员过程中,玩忽职守、借故推诿、拖延时间,而影响医疗护理工作的行为。

延伸阅读
  1. 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的规定
  2. 意外事故合作医疗能报多少
  3. 原告刘某主张医疗事故责任
  4. 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一级甲等医疗事故责任
  5. 如何确定医疗事故的等级和责任程度

医疗事故责任热门知识

  1. 开推拿店是否构成非法行医
  2. 江西省丰城市人民法院一审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
  3. 知情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
  4.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的程序
  5.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
  6. 行政处理程序的几个步骤
  7. 医疗事故罪的刑事构成与量刑标准
医疗事故责任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