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9
医疗事故鉴定的启动方式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可以由卫生行政部门委托或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前者属于行政鉴定,解决的是医疗纠纷中的专门性问题,如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赔偿调解问题。后者属于自行委托的鉴定,其作用在于给双方当事人一个“判定的标准”。即可提起鉴定的申请人为:卫生行政部门或者医患双方。
司法鉴定的启动方式根据我国法律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般由一方当事人申请或律师事务所等法律服务机构代为申请,委托社会上依法设立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司法机关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也可以指令或直接委托专门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从上述可以看出,医疗事故鉴定和医疗事故司法鉴定能够提起鉴定申请的人是不同的。在诉讼之前,如果进行了鉴定,就可以明确确定案由,选择适用的法律依据和赔偿计算方法,从而节省诉讼期限和费用。
医疗事故鉴定的机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由设区的市级地方医学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再次鉴定工作。即医疗事故的鉴定机构是医学会。
司法鉴定的机构是司法行政机关登记注册并受其监督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即司法鉴定所。由于司法鉴定所隶属于司法机关,受医疗机构影响较远,能够客观公正地进行鉴定,因此较受患者青睐。
医疗事故鉴定的内容主要包括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医疗事故的级别和医院的责任大小。而司法鉴定的内容主要是评估医院对患者的医疗行为是否存在司法过错,以及过错的大小和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由于医疗纠纷案件涉及的专业性问题较强,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因此是否属于医疗事故以及是否存在司法过错等问题需要法官进行分析。而法官对这些问题并不十分了解,只能依靠鉴定机构的意见。因此,医疗纠纷案件的鉴定尤其重要,法院一般都会采纳。当事人在打医疗纠纷官司时,应提前了解适合自己的鉴定方式,以有利于案件审理,并及时提出申请,启动鉴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