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07
徐老太是一位居住在玄武区的老人,早年丧偶后独自抚养了一双儿女长大。13年前,徐老太用自己的积蓄购置了一套商品房,并在那里居住。然而,徐老太的儿女很少回家,也没有照顾她。6年前,由于房价上涨,徐老太的儿女说服她提前立下了遗嘱,将房屋给他们继承。然而,之后他们以各种理由拒绝照顾徐老太。近年来,徐老太的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她的侄女李女士负责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去年,徐老太病重入院,为了感谢李女士多年来的照顾,她立下了一份遗嘱,将房屋遗赠给了李女士,并办理了公证手续。
徐老太去世后,她的儿女和李女士因房屋继承问题发生了争议,并诉诸法院。经过法院审理,判决徐老太的房屋由李女士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五条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根据第二十条的规定,遗嘱人可以撤销、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如果存在多份遗嘱,且内容相抵触,以最后的遗嘱为准。
在我国,遗嘱可以通过自书、代书、录音、口头、公证等五种方式进行立案。其中,公证遗嘱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不可撤销或变更。自书遗嘱也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与公证遗嘱共存,则公证遗嘱的效力优先于自书遗嘱。
需要注意的是,只有在遗嘱人在生前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办理公证遗嘱。在徐老太的案例中,她先后立下了两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前一份为自书遗嘱,后一份经过公证手续,成为公证遗嘱。经过审查,徐老太的后一份遗嘱并没有违反《继承法》第十九条对无劳动能力且无生活来源的继承人保留必要遗产份额的规定。并且,在办理公证遗嘱时,徐老太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因此,徐老太名下的房屋应由李女士受遗赠,在办理过户手续后,房屋可以转入李女士名下。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提高,公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南京市南京公证处提醒广大市民,遗嘱公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规范性和说服力,其效力强于其他种类的遗嘱。此外,公证遗嘱还有助于当事人在发生意外时取得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