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07
行政给付是指政府通过给予公民法人利益和便利等方式实现行政目的的活动。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包括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平等原则、专款专用和效率原则、合理比例原则、国家保障与社会扶助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原则以及信赖保护原则。
(一) 行政给付以行政相对人的申请为条件
行政相对人要获得相关的物质帮助,必须事先向有权实施一定给付行为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即使是在自然灾难等特殊条件之下的行政给付行为,一般也需要行政相对人在领取救济物资时办理一定的手续,这些手续可以视为一种补办的行政给付申请。
(二) 行政给付是一种行政行为
行政给付的主体一般是行政机关,但也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社会组织。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行政给付的方式逐步趋向多样化。在许多领域内,行政给付并不是由行政机关直接实施,而是由行政机关拨出专门的款项,支持某些社会福利组织或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来实施。只要这种给付行为有特定的法律依据,它就仍然属于一种行政行为。
(三) 行政给付的内容是赋予行政相对人以一定的物质帮助权益
行政给付的内容主要是赋予行政相对人一定的物质帮助权益,表现为一定的金钱、物品等实物。行政主体所为的给与行政相对人一定事物的行为,只是对该行政给付行为的执行行为,在性质上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四) 行政给付的对象是处于某种特殊状态之下的行政相对人
行政给付的对象必须由规范性法律文件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而言,行政给付的对象是因为某种原因而生活陷入困境的公民与对国家、社会曾经作出过特殊贡献的公民,如灾民、残疾人、鳏寡孤独的老人与儿童,革命军人及其家属、革命烈士家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