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3-10-18
司法体制存在地方化和行政化的问题。地方法院受地方影响严重,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的倾向。地方法院往往要服从当地的大局,为当地的发展保驾护航。这导致当地法院对当地当事人更有利,而对外地当事人则存在偏袒的情况。
此外,现行法院体制下,法官分为不同等级,审判权的含金量不同。高级法官的决定往往被视为定论,而普通法官则需要得到上级的批准。这导致法官在审判中听命于上级,产生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问题。
此外,司法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一体化使得错案责任难以追究。法官认为自己汇报给了领导,没有实际的“拍案权”,而领导层级繁多,责任难以界定。
司法改革的关键是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其中,独立是关键中的关键。司法改革应该斩断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的链条。
司法改革的第一步是人财物统一的改革,即把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的人财物管理权上收,由省一级来统筹。这样可以实现“两级管理”,即省一级统一管理人财物,下面的司法机关由省一级来统一管理。
第二步是实现司法权和司法行政权的分离。将司法行政权从法院分离出去,交由司法行政机关来行使。这样可以真正做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执行权应当从法院分离出去,成立一个国家统一的执行总署,统一行使刑事执行、民事执行和行政执行三大执行权。
为了保证法官的独立和责任追究,司法行政权应从法院分离出去。法官应处于平等地位,独立判案,也能够独立承担责任。
审判委员会制度可以保留,但需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克服其弊端。例如,将审判委员会分成不同的审判委员会,让其直接参与庭审,或者通过电脑视频观看庭审过程。此外,应提前公布审判委员会名单,让当事人行使回避的权利。
目前正在推进错案责任终身负责制,即法官一旦造成冤假错案,即使晋升、调动或退休,也不能免责。这样可以增加法官的压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