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赔偿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国家赔偿法 > 行政赔偿法律知识

行政赔偿有精神损害赔偿吗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1-24

 
127700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执法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可能会损害他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申请行政赔偿,那么行政赔偿是否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行政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非财产性救济措施与财产补偿

根据我国《国家赔偿法》的规定,行政赔偿主要以非财产性救济措施为主,财产补偿为辅。然而,该法对非财产性救济的范围较窄,并未明确规定财产性救济措施。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借鉴民法对于权利主体精神损害救济的范围和方式,将其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尽管几乎所有的行政侵权行为都可能导致受害人遭受精神损害,但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赔偿都应包含精神损害赔偿金。财产补偿方式的适用必须在非财产性救济措施无法弥补权利主体损失的情况下,方可采用。如果非财产性救济已足以弥补权利人的损失,则不应使用财产补偿方式。精神损害赔偿金的适用应避免滥用,以免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的立法精神,精神损害赔偿金并非独立适用的责任形式,而是一种附加并用的方式。

适当原则下的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数额

考虑到我国国情的特殊性,我们不能盲目与西方发达国家攀比,在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上绝对不能过高。目前,在我国,数十万元甚至更高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应被视为过高。同时,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在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时,应充分考虑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确立适当的赔偿数额。由于非财产性救济措施为主,精神损害赔偿金并非宣示争议双方胜败的必要或唯一手段,因此,不宜采用象征性的过低赔偿金额,例如赔偿一元。

法官自由裁量权原则

精神损害赔偿必须基于客观存在的损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精神损害赔偿是客观的。然而,由于精神损害与物质赔偿之间没有准确的内在比例关系,受害人的精神损失难以用金钱进行准确交换。同时,精神损害的认定必须依据受害人的主观痛苦等具体情况,因此存在主观性。例如,夫妻一方因侵权行为而死亡,对于夫妻关系较好的当事人一方,一定会有精神痛苦。然而,如果夫妻关系已无法维持,或者曾有谋害对方但未成功,那么对方的死亡可能不会引发痛苦。为了更准确地确定精神损害赔偿金,应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法律的一般规定结合法官的实践经验,确定是否应赔偿以及赔偿的适当金额。
延伸阅读
  1. 交通事故精神损害赔偿数额的确定
  2. 赔偿方式
  3. 原告诉被告侵权案件诉讼请求
  4. 设计方案的著作权保护及侵权行为
  5. 国家赔偿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国家赔偿法热门知识

  1. 我国司法赔偿义务机关的确定方式
  2. 车祸2级残废赔偿金额计算
  3. 司法解释规定:错误执行案件占比60%
  4. 看守所的行为是否违法会导致司法赔偿?
  5. 刑事赔偿与民事赔偿的优先顺序
  6. 对赔偿委员会决定不服,复议的流程是怎样的
  7. 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赔偿工作办公室下发通知,要求执行新的日赔偿标准
国家赔偿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