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3-09-24
邓某等人于1998年6月3日将合伙收购的烟叶运送到福建省某地下烟厂出售,计价款为11000元。由于该厂提出无现金支付,只能以成品烟(假烟)抵偿货款,邓某等人只好同意。于是,他们用全部烟叶货款换回了20件假“红塔山”香烟。
然而,6月14日下午,邓某等人将烟运回家后,次日即被某县法院刑事庭和县技术监督局全部扣押。7月17日,法院以销售伪劣产品罪为由将邓某逮捕。7月27日,邓某家属交纳了23000元保证金,并以财产(摩托车)作抵押,保证人提供担保的情况下,法院将邓某取保候审。后法院将该案移送有关行政机关处理。
根据《刑法》第140条的规定,销售伪劣产品罪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根据本案情况,邓某只是购进了伪劣香烟,并未销售出去,更谈不上销售金额达到五万元以上。因此,邓某的行为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条的规定,法院对这类案件直接受案的前提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然而,本案没有受害人的指控,法院无法直接受案。因此,法院对邓某进行逮捕是错误的。
邓某以其行为不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为由,多次向有关部门申诉。然而,法院只返还了摩托车,拒不返还收取的23000元保证金,以移送行政机关为由。取保候审期满后,法院也未撤销案件和撤销取保候审决定。
1999年6月3日,邓某请求法院确认逮捕邓某的行为违法,并退还收取的保证金,但法院仍拒不确认。1999年12月9日,邓某分别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某县检察院、某县政法委申诉。政法委执法监督室以执法监督函的形式函告某县法院,认为邓某的行为属一般的违法行为,并未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对邓某的逮捕是错误的,属于执法不当。
因此,根据以上事实和理由,邓某有权请求法院确认逮捕行为违法,并退还收取的保证金。
在认定法院的刑事侵权行为是否已经确认,该案能否进入刑事赔偿程序这一问题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法院的刑事侵权行为尚未得到确认,该案不能进入赔偿程序。第二种意见认为,法院的刑事侵权行为已得到确认,该案可以进入赔偿程序。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根据政法委执法监督室的执法监督函,认为法院对邓某的逮捕是错误的,属于执法不当。因此,可以确认法院的刑事侵权行为已经得到确认,邓某可以提出赔偿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