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10-18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十日,不服裁定的上诉和抗诉的期限为五日,计算起始日为接到判决书、裁定书的第二日。
根据第一百八十条规定,被告人、自诉人以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通过书状或口头方式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不服的情况。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诉。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也可以提出上诉。
申诉应在被告人刑罚执行完毕后二年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但是,如果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申诉人超过两年提出申诉,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申诉流程的第一步是有一份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书,这是申诉的前提条件。
申诉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申诉主体,并提供联系方式。
申诉人需要提供证据,证明申诉要求重新审判符合以下情形之一:
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当事人、被害人及其家属或其他知晓案件情况的公民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要求依法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非诉讼上的申诉是指公民或企业事业单位因本身的合法权益问题不服行政部门的处理、处罚或纪律处分,向该部门或其上级机关提出要求重新处理、予以纠正的行为。
在诉讼上的申诉中,申诉人可以请律师提供帮助。对于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申诉人还可以请律师担任代理人,代替申诉人进行申诉。对于非诉讼上的申诉,如果属于经济合同纠纷或伤害赔偿等民事范围的问题,可以通过调解和仲裁解决。根据律师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诉人可以委托律师担任代理人。对于其他问题的申诉,律师只能代写申诉书并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见,而不能接受委托担任代理人。
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认为确有错误,向原审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提出的一种诉讼请求。在申诉期间,原判决、裁定不会停止执行。如果发现申诉有理,法院院长会将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是否进行再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