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3-09-2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先动手打人的一方,在对方还击的情况下,打不过对方的情况下,先打人者是具有自卫权的,可以进行正当的防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的规定,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正当防卫造成不法侵害人的损害,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然而,如果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对于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情况下,不属于防卫过当,不会承担刑事责任。
1、特殊正当防卫不适用于非暴力犯罪以及作为一般违法行为的暴力行为。
2、条文中的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主要是对暴力犯罪的列举,其中的“杀人”限于故意杀人。对刑法规定的转化型杀人、抢劫等能否进行特殊正当防卫,应具体分析,关键在于是否严重危及人身安全,而不能以其行为最终成立何种罪名为标准得出结论。
3、“行凶”指的是杀人与重伤界限不清的暴力犯罪。对于暴力造成一般重伤的情况,不包含在“行凶”之内。例如,根据《人体重伤鉴定标准》,任何一手拇指缺失超过指间关节即属于重伤,但当不法侵害人只是意欲使用暴力砍掉被害人的拇指时,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4、只有当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犯罪严重危及人身安全(限于生命与重大的身体安全)时,才适用特殊正当防卫的规定。
5、其他严重暴力犯罪如抢劫枪支弹药罪、劫持航空器罪等,必须属于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才能对之进行特殊正当防卫。
6、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具备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违法行为,而不要求不法侵害者具备有责性。但是,对缺乏有责性的暴力犯罪的特殊正当防卫应当严格限制。
7、特殊正当防卫还必须符合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