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诉案件的种类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11-27
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案件,是指对于法律规定的被害人在其合法权益遭到非法侵害后,被害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监护人、近亲属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自诉案件的范围《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规定:“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二)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可见,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自诉案件包括三大类型:一是告诉才处理的案件。即指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款中明确规定为“本罪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这类案件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只有少数几种,分别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侮辱、诽谤案”;第二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第二百六十条第一款规定的“虐待案”;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案”,这些刑事案件均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告后,人民法院才能立案受理,通常被称为“亲告案件”。二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是指被害人有证据,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不是很大,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刑的案件。三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即所谓的“公诉转自诉”案件。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对犯罪客体的观点
第一类案件:侵害公民人身权利
根据犯罪构成要件理论,第一类案件的直接客体主要是公民的人身权利。这种案件通常涉及到对个人身体、健康、自由和尊严的侵害。犯罪行为可能包括故意伤害、强奸、绑架等。这些行为直接侵害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对个人的身体和自由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第二类案件:侵害复杂的直接客体
第二类案件所侵害的直接客体种类相对较复杂。这些案件可能涉及到不同种类的客体,如财产、名誉、隐私等。犯罪行为可能包括盗窃、诽谤、侵犯商业秘密等。这些行为直接侵害了个人的权益,对个人的财产、声誉和隐私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害。
第三类案件: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第三类案件所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然而,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可能不予追究此类案件。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以保护其合法权益。这些案件可能包括被盗窃、被抢劫或其他形式的财产侵害。被害人有权要求司法机关介入,保护其合法权益。
第一、三类自诉案件的司法实践
在司法实践中,第一、三类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往往没有太多争议。这意味着被害人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需要通过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这种直接受理的方式可以更快地保护被害人的权益,确保他们得到及时的司法救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