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权处分会被依法撤销吗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04-12
赵刚(化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手拿的分家单竟然是一纸空文,不起任何法律效力。
赵刚与赵杰之间的房产分割纠纷及无效协议问题
背景
赵刚的父母于1976年在宅基内建北房7间,东房5间(包括两侧耳房各一间),当时赵刚只有13岁。1997年赵刚的父亲去世,母亲一直与赵刚生活。1999年元旦,赵刚与弟弟赵杰提出分家,并在隐瞒母亲并未让两个妹妹参与的情况下,与赵杰签订了一份分家协议。根据协议,母亲随赵刚生活,房屋12间归赵刚所有,赵刚支付给赵杰9000元折价款。
纠纷起因
2006年3月,赵刚夫妇与赵杰因家务事发生矛盾,赵杰将母亲接走。母亲得知兄弟俩私自处分了房屋后非常愤怒,经法律部门咨询后,母亲聘请律师将四个子女告上法庭,要求分家析产。
赵刚的辩解
赵刚在接到起诉书后声称,他与赵杰早已分家,房屋已归他所有,不需要再分家。他指出在农村,女儿通常不参与娘家的房产分割,而且村干部和娘舅都在分家协议上签字,代表了母亲的意愿。赵刚对协议的无效性感到困惑。经过法官的解答,赵刚才明白他与赵杰之间私自签订的协议是无效的。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协议,成功解决了家庭纠纷。
协议的无效性
赵刚与赵杰之间订立的协议虽然是在其他人在场下自愿签订的,但是已经侵犯了母亲及两个妹妹的合法权利,属于无权处分。该协议的效力待定,只有在其他家庭成员追认后,该协议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由于赵刚的母亲并不知道此事并且不同意该分家协议,所以该协议属于无效协议,依法不予支持。
农村的陈规陋俗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存在着许多陈规陋俗。其中一种是兄弟间分家时,女儿不能参与的观念。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意识有所减少,但在一些人心中仍根深蒂固。通过法制的不断健全和普法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这种陈规陋俗将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