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0-04
在侦查阶段或审查起诉阶段,以及被告人在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都享有辩解的权利。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他们就案件情况向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作出的陈述,即口供。这包括有罪的供述和无罪的辩解两个层面。有罪的供述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或审查起诉阶段,以及被告人在审判阶段对自己实施犯罪行为的陈述。无罪的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或审查阶段,以及被告人在审判阶段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和维护权益所作的无罪或罪轻的辩解。
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和辩解对于案件调查至关重要。通过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常常可以发现新的情况和证据线索,从而有利于确定调查的范围,获取新的证据,并帮助鉴别其他证据,最终查清案情。然而,由于犯罪嫌疑人与案件的结局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他的供述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虚假的。一方面,犯罪嫌疑人可能在法律与政策的教育感召下,或者在确凿证据面前感到无法抵赖,供出犯罪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为了减轻罪责、逃避处罚或者掩护同案犯,他也可能编造情节,随意乱供。因此,司法人员在处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时必须持慎重态度,既不能完全相信,又不能盲目轻信,必须经过反复查证核实后才能采用。
供述与辩解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承认。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对他们控告的犯罪事实,并向司法机关详细说明他们实施犯罪行为的全部事实和情节。具体表现为自首和坦白。
二是辩解。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否认自己犯罪,或者虽然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但有为依法不应追究刑事责任以及为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等所做申辩和解释。具体表现为否认、申辩、提供反证等多种形式。
三是攀供。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承认自己犯罪后,揭发同案犯或举报他人有犯罪行为,或者否认自己犯罪而举报他人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