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判的现状是怎样的
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3-09-29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这表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过程中,不能为了解决行政纠纷而召集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促成双方互相谅解;不能把调解活动作为行政诉讼的一个环节;不能以调解的方式终结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审判的现状及调解制度的问题
引言
在我国《行政诉讼法》第50条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不得调解双方当事人,也不能将调解作为行政诉讼的一环,以及以调解方式终结行政诉讼程序。然而,禁止调解的规定在实际操作中却被“案外和解”这种变相调解方式所规避,导致禁止调解制度的存在意义逐渐消失。
禁止调解制度的问题
禁止调解制度的设立初衷是担心调解会损害原告利益或公共利益。然而,事实上禁止调解并未能真正保护原告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反而在诉讼程序以外悄然进行侵害。特别是由于“案外和解”的存在,导致一些案件因为和解而撤诉,严重偏离了行政诉讼的目的,使禁止调解制度的立法初衷完全落空。
调解制度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面对行政案件非正常撤诉背后隐藏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制度上加以规范,以消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严重脱节。因此,建立调解制度,将当事人的协商过程和内容置于司法审查之下,变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结论
通过重新审视禁止调解制度的问题,我们认识到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因此,为了更好地保护当事人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我们应当设立调解制度,以确保调解过程在司法监督下进行,从而更好地实现行政诉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