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没有个案公正 哪来司法公正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死刑复核程序法律知识

人民日报:没有个案公正 哪来司法公正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01

 
121382
据报载,17年前,浙江省萧山市发生一起抢劫命案,5人涉案被判死缓。2012年,当地警方在侦查其他案件中发现新的线索,真凶随之浮出水面,遂认为上述案件的判决可能为误判。1月19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布消息称,已于1月4日对此立案复查,并将“有错必纠”。

司法公正:确保每一起案件都能体现公平正义

引言

幸亏当年被冤枉的人被判的是死刑缓期执行,如果判的是死刑,立即执行,人死无法复生,再纠错也无济于事。尽管当地法院对此案已立案复查,并表示“有错必纠”,但这迟来的纠错永远无法弥补错案给无辜者及其家属身心造成的伤害。

司法公正与个案公正

无论是前些年发生的佘祥林案还是赵作海案,以及上述的萧山抢劫命案,都属于不公的个案。正是由于这些屡屡发生的不公个案,才造成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个案是司法的具体体现,只有通过个案的具体检验,才能判断司法是否公正、法治是否完善。司法公正寓于个案公正之中,并通过无数个案公正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而言,没有个案公正,司法公正就无从谈起。

公众对司法公正的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给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批示中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司法公正,在公众眼中,不是一个空泛的概念,而是身边每一起具体案件的处理。公众往往依据某些具体的个案作出司法是否公正的评价。一起错案,对于一年审理上千起案件的法院来说,也许只占法院全年结案数的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可对于某一起具体案件的当事人来说,影响是巨大的,甚至是终生的。法院百分之一或千分之一的错,在当事人眼里就是百分之百的错。这种错,不仅直接影响当事人对法治的看法,而且也会给当事人周围的人造成间接影响。

司法机关的责任

司法机关是法律的最后裁判者,它通过个案的解决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当前,一些司法人员作风霸道、业务素质不高、滥用自由裁量权,屡办错案,表面上看只是损害了司法机关的形象,而实质上却影响了公众对法律的信仰。

法律的信仰与公正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便形同虚设。”法律之所以被公众所信仰,是因为法律是公正的化身,一旦失去公正这一神圣的光环,法律也就失去了权威,从而导致公众不再敬法、畏法。

确保公正的重要性

公正是司法的生命和灵魂,也是法律至高无上的终极价值。只有将公正体现于每一起具体案件之中,努力使每一案件的当事人都感受到公正,才能让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看得见、实实在在的可以感受得到的结果。
延伸阅读
  1. 申请执行外国仲裁裁决案件的立案受理
  2. 单方面离婚的法律程序
  3. 如何查询已立案进度
  4. 一审法官不送上诉材料如何处理
  5. 申诉人主动要求撤诉的程序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如何向最高人民检察院申请再审抗诉
  2. 死刑复核程序中辩护律师的权利
  3.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
  4.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5. 刑事附带民事授权
  6. 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拒不履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7. 请问刑事附带民事调解书抗诉有那些流程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