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抗诉是什么意思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诉讼法 > 审判阶段 > 刑事第一审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抗诉是什么意思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4-29

 
120934

刑事抗诉的法律意义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17条的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刑事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在发现或认为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时,提请审判机关依法重新审理并予以纠正的诉讼行为。

刑事抗诉的分类

刑事抗诉通常分为两种:对一审未生效裁判的抗诉和对生效裁判的抗诉。前者也称为上诉审程序的抗诉,后者也称为再审程序的抗诉。

刑事抗诉案例

2014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网上新闻发布厅发布了三起刑事抗诉指导性案例。这些案例经过检察机关的抗诉,对原本的判决进行了重新审理和纠正,从而实现了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正确适用。

第一起案例:入户抢劫

陈某昌(化名)经常入室盗窃,数额较大。有一次,他携带螺丝刀等作案工具进入了一个出租屋盗窃了100元。在客厅遇到被害人后,他以铁锤威胁对方不准喊叫,并逃离现场。

一审判决,法院以抢劫罪和盗窃罪判处陈某昌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检察院提出抗诉,要求对陈某昌以“入户抢劫”定罪处罚。

检察机关在抗诉意见中强调,“入户抢劫”不仅严重侵犯公民财产所有权,更是危及公民的人身安全。因为被害人处于封闭的场所,通常无法求救,与发生在户外的一般抢劫相比,被害人的身心会受到更为严重的惊吓或伤害。

根据刑法的规定,“入户抢劫”应当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佛山中院二审采纳抗诉意见,依法改判陈某昌犯抢劫罪,最后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12000元。

第二起案例:参与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故意伤害

郭某明(化名)先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故意杀人、故意伤害案。被告人郭某明先,曾因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入狱,刑满释放后又多次参与打杀,并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充当打手,先后杀死1人,重伤2人,轻伤4人。

一审法院以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和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郭某明先死缓。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郭某明先刑满释放后继续犯罪,罪行极其严重,犯罪手段残忍,犯罪后果严重,人身危险性和主观恶性极大,依法应当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

这个案例对正确理解和把握死刑适用条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死刑依法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绑架、爆炸等涉黑、涉恐、涉暴刑事案件中罪行极其严重、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严重危害公民生命权,或者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被告人,依法应当判处死刑。人民法院未判处死刑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出抗诉。

第三起案例:未成年人参与抢劫

张某、沈某某等七人抢劫案是一起涉及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的案件。沈某某、胡某某、许某都是未成年人,都曾因抢劫罪或盗窃被追究刑事责任。他们在成年人张某的教唆、召集和提供帮助下,多次在上海市内公共场所实施抢劫。

一审法院判决认定几个未成年人分别被判有期徒刑5年、5年6个月和7年。检察院提出抗诉,认为原判决量刑偏重,不够成累犯等。二审法院采纳了抗诉意见,改判为4年、5年6个月、5年。

最高检指出,办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一般应当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案起诉。但对于未成年人系犯罪集团的组织者或其他共同犯罪中的主犯,或具有其他不宜分案起诉情形的,可以不分案起诉。在未成年人犯罪量刑问题上,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延伸阅读
  1. 公诉案件检察院不同意抗诉的应对措施
  2. 检察院抗诉民事案件有多少天
  3. 二审并非终审,如何纠正错误判决
  4. 刑事上诉状理由
  5. 民事诉讼一审未开庭直接二审是否合法

审判阶段热门知识

  1. 死刑复核程序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2. 判处死刑的案件如何确定核准法院
  3. 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关系
  4. 社区矫正的法律性质
  5. 死刑复核程序的重要性及其作用
  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包括误工损失
  7. 刑事附带民事先审理哪个
审判阶段知识导航

刑事诉讼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刑事公诉案件须知
  3. 如何申请减刑、假释
  4.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应当如何拒绝辩护
  5. 立案的条件有哪些
  6. 刑事强制措施
  7. 如何申请取保候审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