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1 更新时间:2023-09-21
在关于无效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公定力的问题上,理论上存在较多争议。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无效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然而,也有学者持不同观点,认为所有具体行政行为,包括无效具体行政行为,都具有公定力。
笔者认为,无效行政行为自始无法律效力,不产生对行政法律关系参与人约束的效力,任何人无尊重的义务,不需遵守和执行。因此,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
认定无效行政行为不具有公定力,是对行政行为效力理论的突破,特别是对公定力的冲击最大。从法的安定性和信赖保护角度而言,行政行为都具有公定力,即使违法行政行为在被有权机关确认之前,都应被推定为有效的。
然而,从法治的角度而言,我们也不能过分地保护违法的行政行为。如果相对人滥用权利,随便将违法行政行为宣布无效而不予遵守,则不利于社会和法治的稳定。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行政行为理论界需要解决的难题,需要对行政行为效力理论进行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