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9-30
故意杀人案件通常有第一现场和第二现场,第一现场是作案现场,第二现场是抛尸现场,有时会有多个第二现场。针对不同的杀人现场,应重点收集不同的物证。第一现场的物证收集包括:
1. 作案工具:收集杀人工具,如刀、枪、棍棒、石块、砖头等。这些凶器通常会留在现场,因此在勘验现场时要注意收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使用的工具,并与被害人身上的伤痕进行印证。
2.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留在现场的物品:收集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关的各种物品,包括作案时使用的辅助物品,以及他们的衣服、帽子、首饰等。
3. 各种痕迹:收集现场留下的痕迹,如擦干过的血迹、压痕、撞痕、碰痕等,以及血迹、脚印、指纹、唾液痕迹等。这些痕迹通常比较微小,需要仔细分辨才能收集。
4. 其他物品:收集现场留下的其他物品,如毛发等。在第二现场,主要收集的物证就是尸体。第二现场通常位于偏僻的地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认为不会被他人发现的地方,例如河底、水底、沟底、树林中,甚至可能用土埋藏或用硫酸毁尸。发现第二现场后,应立即妥善保存尸体,以便进行勘验和鉴定。
5.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住所或其他场所内的物证:重点收集与犯罪嫌疑人作案工具、作案后获得的财物以及与案件有关的其他物品,如血衣、血裤等。
在许多情况下,故意杀人案件会有证人证言,包括目睹者证言、知情人证言、扭送人证言、被害人亲朋好友证言、被害人单位知情人证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亲朋好友、邻居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单位证言。这些证言都是案件的有力证据。收集目击证人证言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 案发时间和地点。
2. 犯罪者的人数、长相、身高、口音、手持的凶器以及身上明显的生理特征等。
3. 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搏斗的过程,被害人身上是否有创伤,伤势如何,犯罪嫌疑人身上是否受伤,伤口位置。
4. 犯罪嫌疑人逃跑的方向。
5. 目击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的关系。
对其他证人的证言收集,应重点询问以下内容:
1. 见证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职业、住址、认知能力、精神状态等。
2. 见证人与案件被害人、犯罪嫌疑人的关系。
3. 见证人是在何种情况下被邀请作证。
4. 见证人所见到的搜查、扣押、勘验的全过程。
5. 司法机关在进行上述司法活动时是否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