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予逮捕的情形是什么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1-10
当警察去抓捕犯人的时候,对方已经逃跑了的话,那么这个情况下就可以通缉对方,但是在这之前就需要自己申请逮捕,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是可以进行逮捕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不予逮捕的情形及法律依据
第一种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予批准逮捕的第一种情形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没有犯罪事实或者行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该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2. 行为人不满十四周岁;
3. 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4.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
5. 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6.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第二种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予批准逮捕的第二种情形是指对没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证据所证明的事实不构成犯罪的;
2. 仅有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而无其他证据印证的;
3. 证明有无犯罪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重大矛盾且难以排除的等9种情形。
第三种情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不予批准逮捕的第三种情形是指虽然有犯罪但是没有逮捕必要的情况,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属于预备犯、中止犯、或者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
2. 主观恶性较小的初犯、偶犯等七种情形。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有以上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这些情形包括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以及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