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视居住的条件有哪些
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4-04-23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都知道通常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且符合逮捕条件,其中包括因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对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在下文为您具体介绍有关哪些是监视居住的条件,希望分享的内容能够有所帮助。
监视居住的条件及适用情形
一、作为取保候审的补充措施
监视居住作为取保候审的补充措施适用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无法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这种情况下,采取监视居住措施可以替代取保候审。
二、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
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适用于符合逮捕条件,并满足以下情形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 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
- 是生活不能自理人的唯一扶养人;
- 由于案件特殊情况或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因此,监视居住作为逮捕的替代措施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 出于对特殊情况人群的关怀和人权保障,符合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考虑案件的特殊性,采取监视居住有利于顺利进行诉讼;
- 为避免超期羁押,当羁押期限届满但案件尚未办结时,采取监视居住措施。
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特殊条件
一、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无固定住处
适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特殊条件指的是在满足监视居住必备条件的基础上,需要启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并符合以下情况之一:
- 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固定住处,无法执行监视居住措施;
- 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如果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可能妨碍侦查工作,需要经上级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批准。
前者是由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身条件不具备固定住处,无法执行监视居住措施,因此需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作为一种补充办法;后者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有固定住处,但由于案件性质严重,在住处执行监视居住可能妨碍侦查活动进行,因此需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以保证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这种区别在于前者是由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自身原因导致的,而后者则是出于追求侦查活动效率的目的设定的。因此,对于后者的适用程序更为严格,需要经过上级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的批准,以防止滥用指定居所监视居住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