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8 更新时间:2023-10-14
行为方式和手段对于危害结果的大小和社会心理的伤害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在认定情节是否严重时,需要考察行为人是否使用了暴力、威胁等手段,是否采用了公开或组织的方式。
直接危害结果是指行为直接对社会造成的损害。间接不良后果是指行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或间接引起的损害。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包括行为人是否造成被害人自杀、引起公私财产重大损失、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等。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实施,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不同的。白天在公共场所的滋事活动比晚上在荒郊野外的滋事活动更具危害性。
行为人的一贯表现反映了其主观恶性的大小,也决定了行为人接受改造的难易程度。如果行为人多次寻衅滋事、屡教不改,这也是认定情节严重与否的重要方面。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下行为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导致一人以上轻伤或者二人以上轻微伤。
行为人的寻衅滋事行为导致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行为人多次对他人进行随意殴打。
行为人持凶器对他人进行随意殴打。
行为人随意殴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导致恶劣社会影响。
行为人在公共场所随意殴打他人,导致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其他情节恶劣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以下行为应当认定为“情节恶劣”:
行为人多次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导致恶劣社会影响。
行为人持凶器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
行为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精神病人、残疾人、流浪乞讨人员、老年人、孕妇、未成年人,导致恶劣社会影响。
行为人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导致他人精神失常、自杀等严重后果。
行为人的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严重影响他人的工作、生活、生产、经营。
其他情节恶劣的行为。
一般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包括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罚款基准: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较重违法行为的表现情形包括在结伙斗殴中起主要作用、多次寻衅滋事或因寻衅滋事被公安机关治安管理处罚过、在追逐、拦截他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在强拿硬要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行为过程中有暴力、侮辱行为等寻衅滋事行为。
如果造成一定社会影响或其他危害后果,应适用情节较重处罚。
罚款基准: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