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逃罪的性质是什么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05
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一些行为,从而导致了国家的损失,危害到国家安全的这一行为,就是犯罪行为。如果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并且造成了国家损失,危害国家安全,就构成了叛逃罪。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就来给大家说一说叛逃罪的性质是什么。
叛逃罪的性质及特征
叛逃罪的性质
叛逃罪的性质是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该罪行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叛逃罪的特征
1、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安全。叛逃罪所涉及的行为直接危及国家安全,属于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害。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履行公务期间,撤离岗位,叛逃或者在境外。擅离岗位是指违反规定私自离开岗位的行为。叛逃境外是指在境内执行公务期间,由境内逃到境外的行为。在境外叛逃是指在境外执行公务期间,擅自不归国,投靠境外的机构、组织的行为。叛逃罪是一种行为犯罪,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叛逃行为,并有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即可构成犯罪,而不要求危害结果实际发生。3、本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法典第109条第2款的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也能够构成叛逃罪的主体。4、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故意心理,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危害国家安全,仍然故意实施叛逃行为。
对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境外"的理解
对于叛逃境外或者在境外叛逃的"境外"的理解,不仅仅应从物理意义上理解。境外的定义应涵盖"政治空间"的概念,即境外是指我国国家主权无法及及的空间。这包括外国、统一之前的我国台湾地区、外国驻中国的使领馆等地。在这些地方叛逃或者在这些地方叛逃都具有危害国家安全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