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没收财产刑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6-08
没收财产是一种古代普遍适用的刑罚方法,随着“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的确立,开始受到了激烈批判。德国、意大利以及英美等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就在立法上废除了没收财产刑。现在只有俄罗斯、罗马尼亚以及我国等国还保留没收财产刑。我国现行刑法第59条规定:“没收财产是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对此,部分学者从没收财产刑违反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利于犯罪人的再社会化以及难以执行等方面说明应当废除没收财产刑。[2]有学者论述道:“个人的财产由其个人支配,可以最有效地发挥财产的价值、用于最适当的地方并最好地保值与最快地增值。没收了罪犯的全部财产。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增加国库财富,但是却堵塞了增加国库财富的源泉。”
各国刑种的存废应根据法律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决定
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传统和现实需要决定了各国刑种的存废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尚不能完全废除没收财产刑。以下是主要理由:
与死刑配套的辅助措施
首先,我国尚未废除死刑,因此没收财产仍然是与死刑配套的辅助措施。没收财产可以剥夺犯罪人的经济能力,实际上相当于对犯罪人进行了“财产刑中的死刑”。
罚金刑的严厉性
其次,现行刑法对罚金没有规定最高额限制。有时候,罚金刑的严厉程度并不低于没收财产刑。相反,根据刑法第59条的规定,对于没收全部财产的情况,法院应当保留犯罪人及其扶养家属必需的生活费用,并且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属于犯罪人家属所有或应有的财产。
因此,仅从刑罚的严厉程度来看,主张废除没收财产刑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