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4-10
共同诉讼人在法律上是独立的法律主体,拥有自己独立的诉讼法律地位。一个共同诉讼人的行为不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产生法律约束力。每个共同诉讼人以自己的名义参与诉讼,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可以提出自己的诉讼请求。
如果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具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那么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认可,则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没有法律效力。
当共同诉讼的当事人人数众多时,可以推选代表人进行诉讼。代表人的诉讼行为对其所代表的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但是,代表人如果要变更、放弃诉讼请求,或者承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进行和解,必须得到被代表的当事人的同意。
通常情况下,民事诉讼的原告或被告只有一人。然而,有些纠纷涉及到二人以上的一方或双方,这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诉讼形式,即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目的在于简化诉讼程序,节省时间和费用,减少成本,实现经济和迅速的诉讼,并避免法院在同一事件上做出相互矛盾的判决。我国民事诉讼法将共同诉讼分为两种类型:必要的共同诉讼和普通的共同诉讼。
必要的共同诉讼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人民法院必须合并审理并作出同一裁判的诉讼。
必要共同诉讼人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
必要共同诉讼的构成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必要共同诉讼人之间采用协商的原则,只有在协商一致的情况下,诉讼行为才对全体共同诉讼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