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如何计算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顾问 > 诉讼指南 > 诉讼流程法律知识

不知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如何计算

点击数:42 更新时间:2024-04-27

 
102184

如何计算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不知情,起诉期限应从知情或应当知情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解释》

根据第六十四条的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未告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起诉期限的,起诉期限应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知情或应当知情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如果复议决定未告知起诉期限,则适用前款规定。

根据第六十五条的规定,如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知情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内容,起诉期限应从知情或应当知情该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但最长不得超过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起诉期限。

行政诉讼中的代理人

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选择行政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然而,并非每个人都了解相关的诉讼程序。为了提高诉讼效率,行政诉讼原告通常会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除了律师,还有其他人可以担任行政诉讼的代理人。

根据行政诉讼的规定,下列人员可以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

(一) 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二) 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工作人员;

(三) 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

然而,我们仍然建议委托专业的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因为在行政诉讼中,律师可以提供以下几点帮助:

(一) 律师可以咨询当事人,告知其是否可以作为行政诉讼原告提起诉讼,确定被告为谁,以及应该去哪个法院立案起诉等一系列诉讼程序的具体操作。

(二) 律师可以为当事人撰写专业的起诉状,并固定相关证据,以确保诉讼能够按时受理,节省时间。

(三)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当事人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有些话可能不敢或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律师则没有这样的顾虑。律师可以在法庭上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替代当事人说出被告人不能或不敢说的话。

延伸阅读
  1. 贪污罪与滥发补贴的区别
  2. 行政主体的重要性及其在行政法中的应用
  3. 派出机关的行政主体资格
  4. 行政诉讼法案件有效期限
  5. 没收违法所得的缴纳方式及程序

诉讼指南热门知识

  1. 行政裁定适用的范围
  2. 我国行政诉讼法及配套规定中的举证责任问题
  3. 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
  4. 刑事上诉状范本
  5. 行政诉讼时效规定
  6. 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7. 抵押物可以被其他法院查封吗
诉讼指南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