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1-03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符合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如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等,属于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的情况下,如果有悔罪表现,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在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前,人民检察院应当听取公安机关和被害人的意见。
如果公安机关要求复议、提请复核或者被害人申诉对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有异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百八十条的规定。
对于人民检察院决定附条件不起诉有异议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起诉的决定。
暂缓起诉是对应当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实行的一种特殊的起诉方式。与不起诉不同,不起诉的案件符合法律规定的不起诉要件,检察机关应当按照不起诉处理。只有符合法定起诉要件的案件,检察机关才能在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内,作出暂缓起诉的决定。一旦缓诉期满,才会作出最终是否起诉的决定。
暂缓起诉是基于符合公诉条件的案件,但根据具体情况不提起公诉,更有利于公共利益、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利益的一种处理方式。
为了考验犯罪嫌疑人是否真正悔罪、补偿被害人损失、消除其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等表现,对于暂缓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必须规定一定的缓诉期间。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益,避免其长期处于不确定状态。一旦缓诉期满,必须做出诉与不诉的决定。
为了消除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的损害、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以及预防再犯的可能性,暂缓起诉决定必须规定犯罪嫌疑人在缓诉期间遵守或履行的法定义务。这些义务包括弥补给被害人造成的精神和物质损害、弥补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以及改造犯罪和预防再犯的措施。